2008年11月22日星期六

肥莎

自从《Symphony》开始就觉得肥莎实在是老了,声音大不如从前了,特别是高音简直是无法让人忍受,到了这次感觉像匆匆赶制而成的《A Winter Symphony》,用浓厚的背景音乐企图把声音的缺陷掩盖就算了,听到的高音实在是像乌鸦叫。当时听到《Symphony》之后上Youtube找她唱最近唱Live的视频看,大部分都是Lip-syncing的,难得找到一个在美国电视台上现场唱的,听得我想死。但是网上到处看都是说唱得怎么怎么好,我就无语了。难道没有人听出她的声音大不如前了么。这次终于在豆瓣上看见一篇说出我真心话的文章,转贴一点:(http://www.douban.com/review/1543876/)

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Sarah 的高音区不比从前了。我以为现在的她几乎已经不能驾驭女高音的作品了。并不是她不能唱到那种高度,而是声音的状态。从音乐剧时代那银铃般的清亮高亢到跨界时期圆润厚实,已经变成了现在(暂且称为后跨界时期)的掐在嗓子眼里的尖利的、靠后的、逼仄的、因为支点不深而略显轻浮松垮的,也许类似于混合了鸡叫和猫叫的那种假声。专辑里唯一的古典声乐作品——巴赫/古诺的Ave Maria,以及万众瞩目的Amazing Grace,在比较正常的轻柔气声开场后,随着旋律的推进、音调的升高,她的声音逐渐向那种假声靠拢。而Ave Maria(Bach/Gounod)最高潮的那个high B,我能想象出她演唱的方式:瞪大眼睛,横向张大嘴巴,放松喉头,让声音浮在咽部。那是一种和Vitas相仿的近乎于警报声的叫嚣。难得的是,紧随其后的竟变为了久违的“音乐剧声”,气场顿时改变,显得大气。只是最后一句又退回到了那种令人心寒假声。该怎么为这种声音取名呢?她的官网上常常将其声音称之为 angelic voice(也有称类童声的)。近年来由于声带的磨损,高音区再现当年或清亮或飘逸的angelic voice已不可能了。为了不名不副实,选择装嫩,从而显得做作(当然也不排除她高音区假声现在就只能这样了),In The Bleak Midwinter 的最后一段给我感觉尤深。所以,我真想取此声名为老仙女声。要说对此声的感觉,倒是可以套用第二首歌的名字:Colder Than Winter。自然,在这种声音里,要让人找到某种真情,难。(如Amazing Grace这样的曲子,如果用当年的“音乐剧”声演唱,一定有不同凡响的效果,或者直接用THE TREES THEY GROW SO HIGH 里那样的纯钢琴伴奏风格,也一定很好。)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

当然,这不能怪她,谁能避过时间和衰老?肥莎还是我最喜欢的歌手,只不过,我会很怀念以前的她而已。

2008年11月6日星期四

吹泡泡的男人

清晨的窗风,
乍醒的楼道,
我看见很多很多很多的泡泡,
和你。

夜阑时际,
指示牌的绿光,
我又看见很多很多很多的泡泡,
还有你。